排卵期出血是怎麼回事?正常嗎?有些女性在經期結束後,會出現短暫的陰道出血,這種狀況常被稱為排卵期出血。根據研究,約5-13%的生育年齡女性會遇到此問題。通常出血時間約2-3天,顏色可能為暗紅或鮮紅,部分女性會伴隨下腹悶脹感。
排卵期出血的主要原因
排卵期出血多與雌激素變化有關。排卵前,雌激素快速上升並啟動排卵機制,接著又迅速下降,導致子宮內膜不穩定而出血。然而,非經期出血不一定都是排卵期出血,還可能是:
- 子宮內膜息肉
- 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症
- 子宮發炎
- 子宮腔沾黏或骨盆腔沾黏
- 子宮憩室(剖腹產引起)
-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
- 良性或惡性的子宮腫瘤
透過病史詢問、內診與超音波檢查,可初步判斷出血的真正原因,必要時可使用子宮鏡進一步確認。
排卵期出血會影響懷孕嗎?
研究顯示,不論何種原因的非經期出血,當月懷孕機率只有正常狀況下的23%。雖然單純的排卵期出血不會影響未來的受孕能力,但當月的胚胎著床機率較低,因為子宮內有血時可能影響環境穩定性,甚至可能有輕微發炎風險。
若非排卵期出血,而是因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導致的異常出血,則不僅影響懷孕,也可能增加流產風險。值得注意的是,約5%的子宮內膜息肉可能發展為子宮內膜癌,即使沒有生育計畫,若確認有息肉也應及時處理。
如何改善與治療?
治療方式依出血原因而定:
✅ 單純排卵期出血—通常不需特別治療,嚴重時可使用止血藥物或荷爾蒙藥物。
✅ 病理性出血(如息肉、發炎等)—可能需手術治療或其他藥物控制。
📌 若非經期出血頻繁發生,或伴隨腹痛、痛經、出血時間超過7天,應積極檢查找出原因,以免影響懷孕計畫。
作者資訊
生殖手術部主任
主治專長:男女不孕診療、人工受孕、試管嬰兒、生殖內分泌、腹腔鏡手術、子宮鏡手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