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專欄

在重複性流產個案,臨床上照護與處理的方向為何?

分享

對曾經歷過重複性流產的求子媽媽而言,在生理與心理上,都是一個沈重的打擊與失落。沈孟勳醫師將針對幾項比較客觀的方向來做分析,帶您了解重複性流產的臨床照護與處理!


避免重複性流產的方法:染色體的篩檢

這裡指的包含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查。很多人也會好奇,到底是不是需要直接做試管來搭配胚胎的基因篩檢(PGT-A又稱PGS)來去排除胚胎的因素?

一般來說,重複流產的原因大約有40-50%是胚胎的因素;10%來自於夫妻的自身染色體異常,然而,胚胎異常比例通常會隨著母體的年齡增加,而有上升的趨勢。如果發現流產原因來自於夫妻雙方,或是其中一方的染色體異常,那麼,試管嬰兒的方式搭配胚胎篩檢,是可以直接過濾掉異常的胚胎;同樣的,在大齡女性族群中,因爲胚胎染素體異常的比例升高,利用試管嬰兒搭配胚胎基因篩檢,也會提高成功活產機率。


子宮型態異常與感染

子宮型態異常

子宮型態的異常有很多種,沈醫師之前的文章也有分析過,常見會造成流產的是嚴重的子宮中隔。縱使對於子宮中隔是否處理後,能否避免再次流產的證據仍待觀察,但嚴重的子宮中隔,確實會讓胚胎無法在正常的子宮環境下發育。處理完善,自然懷孕且平安順產的案例也真有不少。

子宮腔感染

另外一提的是子宮腔感染,子宮腔的發炎,容易造成重複性流產與重複性胚胎著床失敗。而這些,通常不會有症狀,都是透過檢查才發現。通常受感染的子宮腔在子宮內視鏡下會呈現通紅、水腫或甚至有諸多密密麻的小息肉,但在接受完整的抗生素治療後,情況多數都能順利改善。

免疫相關:自體免疫與免疫力不一樣!

免疫問題可以分為很多層面,大家往往會把自體免疫與免疫力搞混,跟流產相關的屬於「自體免疫」範圍,常見與重複流產相關的自體免疫疾病,如:抗磷脂質症候群以及目前大家新聞看到的紅斑性狼瘡。

自體免疫,就是身體的免疫細胞失衡,把自己的身體器官當作外來物,啟動對抗的反應。而這點,也會發生在女性的子宮腔內,造成胚胎無法成長。

免疫疾病,需要透過病史與血液檢查來判定;很多人會去抽血液的殺手細胞/淋巴球等等,其實這些數值對於重複性流產的意義,尚未有明顯的證據。然而,若是確定為特殊的免疫疾病造成的流產,給予免疫抑制劑/抗凝血藥物,是會增加成功活產機率的。

內分泌相關檢查

包括了甲狀腺素、泌乳激素等。甲狀腺低下容易造成流產,然而,「有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也會造成流產嗎?」根據最近的美國與歐洲甲狀腺醫學會建議,甲狀腺的功能相關檢查,在重複性流產的個案中,是建議一定要篩檢的。

而在重複性流產或甚至接受人工生殖療程的族群,若TSH介於2.5-4.0mIU/L之間且有甲狀腺抗體者,可以給予低劑量甲狀腺素補充。並且在懷孕初期建議每個月追蹤TSH。縱使TSH數值正常但甲狀腺抗體陽性者,不一定需要治療,但是往後造成流產的風險仍是有,在懷孕後也是要追蹤。

關於甲狀腺免疫的相關文章,可以參考此連結:官網連結

血糖篩檢

另外,我還想額外一提的是,關於血糖篩檢。我印象很深刻,多年前,一位流產2次以上的個案前來求診,常規的檢查安排之餘,我見她體態稍微豐腴,便問她有沒有檢測過自己的血糖,並安排她做血糖篩檢。

一測之下,飯後血糖居然高達300多,轉介到內分泌科控制後,過一陣子,她戴著毛帽在診間外等我,跟我說,她現在正在坐月子,血糖控制得宜後,她就順利懷孕,也生下健康的寶寶。

重複性流產與重複性胚胎著床失敗,在某些機制上很相似,卻又不太一樣。但同樣的,都是在曾經經歷過的個案們心中,成為一個蠻大的陰影與受傷。

在忙碌的門診中,我們很常把思考/檢查視為一定的SOP。其實,能與個案們共情,理解他們的心理並給予安慰,也是同等的重要。只要想想,或許是一種考驗,懷孕成功的時機,不是沒有,只是時候未到!


作者資訊

禾馨宜蘊生殖中心-沈孟勳醫師
副院長/主治醫師

主治專長:子宮內膜異位症、試管嬰兒、人工受孕、冷凍卵子、卵巢功能異常、早期卵巢功能衰竭、子宮腔鏡手術、高階婦產科手術​多囊性卵巢、內分泌異常、卵子研究、不成熟卵培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