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吃黃體素有沒有用?
在2021年的美國生殖醫學會再度針對黃體功能不足,有專家委員會的意見:
很難有黃體功能不足的診斷方式。基礎體溫表的高溫期小於10天勉強算是一種診斷方式,但是在黃體中期抽黃體素或做子宮內膜切片這些方法其實不準,用這些方法來診斷或治療亂經或許有用,但和病人容不容易受孕卻不相關。
有關黃體素的迷思有哪些?
簡單整理結論如下:
用目前的診斷方法,不能證明黃體功能不足的這群人比較不容易懷孕。
既然沒有辦法證明黃體功能不足會造成不孕,所以也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證實可以提高懷孕率。
Q: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江湖流傳吃了黃體素就順利懷孕了?
其實那就是安慰劑效應造成的迷思。
那次如果剛好成功懷孕就會深信不疑大肆宣傳。因為補黃體素也沒什麼大害,基本上如果病人要求要黃體素我還是會開給她們,畢竟安慰劑效應也是一種治療。
但想自己補黃體素,也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。如果在還沒有排卵之前就擅自使用黃體素,反而有可能會抑制排卵,弄巧成拙,比沒有補黃體素更不好。
論文來源:美國生殖醫學會委員會意見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