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雌激素會抑制排卵?有些患者的子宮內膜比較薄 ,因此有些醫師開雌激素給患者使用以增加內膜的厚度。但有些醫師會告訴患者吃雌激素會抑制排卵。
「吃雌激素會抑制排卵這個說法有點模糊」和使用雌激素的時間、劑量及使用多久都有關係,有必要澄清一下:
雌激素對排卵抑制的效果 ?
雌激素對排卵抑制的效果是讓小於1公分的卵泡不會長大。由於雌激素會抑制腦下腺分泌FSH(濾泡刺激素,也是排卵針的成份),而小於1公分的卵泡需要FSH才能生長,因此當給予較高劑量的雌激素時,便會對FSH產生抑制作用。
雌激素對卵泡發育的影響?
雌激素對卵泡的發育是没有抑制效果的,因為大於1公分的卵泡並不需要FSH,也就是卵泡會繼續長大、排出,頂多就是長慢一點。
對於成熟的卵泡,雌激素不會影響卵子最後的成熟(第二次減數分裂)、以及從卵泡中排出的動作。
雌激素對排卵抑制的效果是暫時性的,停藥之後幾天,卵泡會重新生長發育。因此在月經來時(卵泡小於1公分的狀況)便給予高劑量的雌激素,整個排卵的時間會往後延,月經也會往後延。
除了內膜較薄,臨床上常用雌激素 還有以下2種情況:
1. 使用排卵藥clomiphene時:
這個排卵藥物會讓內膜變的比較薄,因此在吃完這個藥物之後,照超音波時發現內膜厚度不夠厚,便會給予高劑量的雌激素來增厚內膜厚度。
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卵泡大概都1.2或1.4公分以上,即使給予高劑量雌激素也不會對卵泡生長有什麼影響,時候到了卵泡依舊成熟、卵子照樣排出。
2. 胚胎解凍植人週期:
現在胚胎解凍植入週期大多使用荷爾蒙療法,就是在月經來的第2-3天開始給予中高劑量的雌激素,這個療法的好處是因為會抑制卵泡發育,因此不會有自發性排卵,在時間上比較好安排。
如果發生自發性排卵,那在時間上可能就會不好安排,如假日、出差等。為什麼時間的安排會這麼重要?因為子宮內膜的黃體化及著床時機有關,一旦內膜黃體化了,內膜細胞便會分化而不再生長,而著床期的時機又很短暫且不可逆或暫停,因此在時間的控制上變得很重要。
這個概念之所以模糊,有部份的原因是中文的「排卵」本身所描述的現象並不是很精確,往往從卵泡的成長(卵泡變大,包含不同的階段)、卵子成熟卵泡從排出,都會用「排卵」來描述,形成雞同鴨講的情況。
作者資訊
禾馨宜蘊生殖中心-洪上國
生殖手術部主任
主治專長:男女不孕診療、人工受孕、試管嬰兒、生殖內分泌、腹腔鏡手術、子宮鏡手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