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專欄

抗磷脂質症候群跟懷孕有關嗎?如何診斷與治療?

分享

抗磷脂質症候群是什麼?一種由自體免疫產生造成血管損傷的系統性疾病,在婦女身上會導致習慣性流產,若是使用抗凝血及免疫用藥,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下,確實有提高成功生下寶寶的機率。


什麼是抗磷脂質症候群?跟懷孕有關係嗎?

相信大家對於抗磷脂質症候群不陌生,它是一種由自體免疫產生造成血管損傷的系統性疾病,在婦女身上會導致習慣性流產,但是,真正被診斷是抗磷脂質症候群的比例並不高,並且,目前診斷條件還是根據2006年Sydney criteria來做判定,

問題來了,在門診很常遇到重複性流產的女性朋友,在血液檢查項目僅有幾項數值異常,但是異常的指數卻又不是那樣的高,我們該說這是抗磷脂質症候群嗎?

於是,近幾年,開始有了一些比較不一樣的觀念: 我們來看看,什麼叫做“妊娠抗磷脂質症候群(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)”與“非典型抗磷脂質症候群(non-criteria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)”

探討抗磷脂質症候群與自體免疫和反覆流產的關聯。


抗磷脂質症候群『如何診斷與判定?』

我主要根據2020年刊登在臨床醫學雜誌上來自西班牙的一篇“妊娠抗磷脂質症候群整體分析”文章來做說明,由於內容非常多細節,同時也牽扯到很多免疫補體機轉名詞,畢竟內容太多,我會分集,也會用較清楚的方式來整理給大家~

傳統的抗磷脂質症候群:

臨床診斷包含:
1. 曾經發生過血管栓塞
2. 妊娠併發症:懷孕十週以前三次以上流產,或懷孕超過十週以上不明原因胎兒死亡,或懷孕34週以前因為前子癲症或胎盤功能不足導致早產。


血液診斷則包含以下三種:
1. 狼瘡抗體(lupus anticoagulant LA)
2. 抗心磷脂質抗體(aCL IgG 或IgM)>40 GPL 或超過99百分位
3. 抗β2糖蛋白抗體(aβ2GPI IgG 或IgM) >40 AU或99百分位。

抗磷脂質症候群診斷是在臨床診斷與血液診斷中各「至少符合一項」,並且血液診斷無論任何一項都是要「兩次間隔12週以上」測到都有上述的價數才算。

妊娠抗磷脂質症候群:

就是依照上述的診斷方式,但是臨床診斷只有妊娠的併發症而沒有曾經發生血管栓塞過,血液診斷條件與上述一樣.(這邊額外一提,有些會把植入三次以上優質胚胎卻沒著床也當作臨床診斷條件之一)

非典型抗磷脂質症候群:

符合妊娠併發症的條件但是血液報告僅幾項異常,比如狼瘡抗體/抗心磷脂質抗體/抗β2糖蛋白抗體僅一次陽性,或是檢驗出來價數不高,這部分就是大家比較模稜兩可的地帶,也是可能反而比例較多的族群。

在健康的育齡婦女中,檢測到有抗磷脂質抗體的約1-5%,而在妊娠併發症的婦女族群中,約10-29%帶有抗磷脂質抗體。

然而要跟大家提醒一下:
不是重複性流產就一定有抗磷脂質相關問題或是免疫問題,必須要先釐清是否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/母體子宮環境異常/或甚至是母體內分泌相關疾病造成。在諸多大方向排除後,才會去想到是否為血管免疫的部分,在備孕的檢查方向也是如此。

我想大家也會好奇當遇到這些情況,用藥上該怎麼選擇呢?
接著,我們會來討論幾種治療的方式!
內容可能稍微有點深度,不過我盡量用比較清楚的方式讓各位了解

抗磷脂質症候群的治療方式?

大家應該會好奇,什麼樣的治療建議是有公信力的?

當然,這些患者無論在婦產科、生殖科、風濕免疫科等都會有,每位醫師也有自己的治療經驗。在治療的原則上,事先還是要給患者詳細的諮詢,以及告知本身的狀況所會給予的治療,目的當然是避免再次發生如流產、早產、前子癲症等妊娠併發症。我把建議的治療用藥分條列式說明:(以下把妊娠抗磷脂質症候群簡稱OAPS)


1. 保健食品補充:

這是廣泛性的治療建議,備孕前一個月開始補充葉酸、鈣質與維生素D,也同時建議在懷孕期間與產後持續補充,尤其是如果有施打肝素與服用類固醇者更應該要服用。

2. 標準治療方案:

備孕前一個月開始使用阿斯匹靈,驗到懷孕後搭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(照一般平均體重計算約每天4000-6000IU);而在人工生殖部分,則是建議開始植入胚胎前一個月服用阿斯匹靈,在療程開始或是植入前兩週開始搭配低分子量肝素。然而,若發生特殊情況:如血小板過低或是開始有出血,建議先暫停阿斯匹靈,然後追蹤血小板與凝血功能。

在體重過輕(40公斤以下)與過重(超過120公斤)的女性,治療中建議每個月追蹤凝血功能。特別一提,在重複性流產又合併發現抗磷脂質抗陽性者,合併使用阿斯匹靈與肝素,比單獨使用阿斯匹靈效果更佳。不過我們發現,施打肝素的原則與時間每位醫師都有自己的見解,我自己在使用上,會根據病人是否有很明確的診斷,才會開始謹慎的用藥。


接受過抗凝血藥物治療,卻效果不彰,有其他輔助治療方式嗎?

至於有一些特殊的族群,曾經受過抗凝血藥物治療,效果不太好,稱作refractory OAPS,讓我們來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輔助治療方式:

探討抗磷脂質症候群除了抗凝血藥物治療之外的其他治療方式。

至於有一些特殊的族群,曾經受過抗凝血藥物治療,效果不太好,稱作refractory OAPS,讓我們來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輔助治療方式:

1. 奎寧:

基本上奎寧是SLE紅斑性狼瘡患者常見用藥,這藥有一個作用,可以降低抗磷脂抗體對於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的干擾。在抗凝血用藥效果不彰者,可以搭配使用,在懷孕過程甚至哺乳,奎寧使用是安全的。

2. 類固醇:

縱使一些文獻指出,類固醇使用不會增加人工生殖的懷孕率,但是在OAPS對於抗凝血用藥反應不佳的族群,可以提升約六成左右活產率。它可以抑制身體的補體反應與降低滋養層殺手細胞(dNK cell)的活性,低劑量使用(約每天10-15mg)較不會擔心引發後期妊娠高血壓或糖免疫球蛋白IVIG。

結論:抗磷脂質症候群的治療與用藥

坦白說IVIG(靜脈注射人類免疫球蛋白) 在重複性流產重複性胚胎植入失敗的治療上,證據都很不足,不乏有些零星的文獻有治療成功案例,這些案例,大部分是在已經接受首選療法後,仍產生產科併發症才添增使用。

另外,在接受抗凝血藥物治療的孕婦,大家的疑問是要用到何時才能停藥?
一般在這些OAPS族群,建議一路使用到催生或剖腹前12-24小時停藥。如果之前曾經發生過血管栓塞的患者,在產後建議持續施打肝素至少一週。

以上整理資料給大家參考,抗凝血及免疫用藥,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下使用,確實有提高成功生下寶寶的機率


文獻出處:
Pathogenesis,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: A Comprehensive Review
J. Clin. Med. 2022, 11(3), 675


作者資訊

禾馨宜蘊生殖中心-沈孟勳醫師
副院長/主治醫師

主治專長:
1. 試管嬰兒、人工受孕、免疫不孕、冷凍卵子、卵子研究、不成熟卵培養
2. 卵巢功能異常、早期卵巢功能衰竭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腔鏡手術、高階婦產科手術​多囊性卵巢、內分泌異常